转眼又近年终岁末,宜总结宜展望。本月初,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在2019中国会展业年会上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通过多维度指数分析城市对会展业的重视与投入。处在新经济时代,一切事物高速发展,变化是不变的主题,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是为了对抗竞争环境的千变万化。而在思考应对策略之前,笔者想从会展场馆入手,探寻当下市场竞争形势。
根据各会展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均显示,展馆数量连年上升,室内展览面积也随之逐年增加。显然这不是新趋势,早在10年前就有专家学者指出会展场馆供大于求,并质疑场馆兴建热度的合理性。10年后,虽热度未减,但笔者认为几个方面的变化至少可以佐证场馆投资逐渐趋于理性:第一,不再单纯比规模,从立项之初的项目定位到项目前期的综合配套、功能布局设计,再到后期运营管理,投资方乃至政府都越来越理性地从城市发展角度对场馆项目进行提前规划,尤其是在目前场馆建设下沉到一些二三线城市时,一些与当地产业布局、城市特色紧密结合的“小而美”场馆将会涌现。第二,不再单纯比政府补贴,过去,政府对会展经济的扶持更多体现在招展引会的奖励扶持资金,但当前很多城市已经转变角色,从“布施者”变为“服务者”,从会展政策的通盘考虑、服务职能的全面提升、目的地营销的深入推进等多维度进行代言,会展场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为会展城市之间的竞争。第三,不再单纯比“会展”,笔者一直认为会展是工具,不能单纯为了会展而发展会展业,激发会展蕴藏的能量方为根本。而这一点在新建项目中有越来越多的体现。11月初,备受瞩目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开馆首秀不负众望,慕名而来的业内同行感受到“世界之最”的魅力。让笔者感叹的不仅仅是其宏伟的外观,更多的是其发展理念体系的进化升级,也更为期待它为深圳注入新能量,带来新变化。
会展场馆的更新换代只是体现了会展业内的竞争加剧,场馆之外同样暗流涌动。今年年初,在国际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腾讯、华为分享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如何利用会展营销开辟全球市场的真知灼见。3月,笔者在深圳考察时参观了腾讯大厦,其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了腾讯未来在会展领域的一些战略方向。由此可见,许多行业正在放大会展“工具”的作用,更多行业意识到会展背后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如笔者常提到阿里巴巴的一系列活动,无不是借助会展活动的平台展示特色产业,同时不断加深阿里巴巴的品牌效应,把会展营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开始投资建设会展场馆,从地产的角度来看,他们多将会展中心看作一个配套设施,但目前也出现从单纯的重资产投入转到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地产企业,相对于会展行业而言,他们具备更为丰富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战略优势、资金优势,他们进入会展业无疑成为竞争格局中不可忽视的一极。
从行业内到行业外,还有多少竞争力量即将进入会展市场尚不得而知,作为会展人,笔者想,至少应该做到两点:一方面理性而不盲从,无论是会展场馆的投资和运营,还是会展项目的策划和运作,都应该结合自身特色精准定位、深耕细作。另一方面要做到专注而不守旧,钟情于会展是会展人最大的优势,但不能因为闭门造车而被跨界势力吞没。以长远眼光谋大势,以全局视野谋战略,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向前。
(作者系北京北辰时代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